你好,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隆回县人民医院欢迎你!
医院新闻
主页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 隆回:大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足趾溃烂半年多,动脉球囊扩

隆回:大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导致足趾溃烂半年多,动脉球囊扩

发布时间:2021/6/8  浏览次数:30384次


内容简介

 6月5日,隆回首例“(右下肢)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股动脉造影”外周血管造影介入手术,在县人民医院胃肠血管外科团队和介入中心团队合作下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6月7日上午平安出院。
 出院前病程记录——“患者伤口好转、疼痛减轻,伤口周围皮肤颜色较前红润,局部皮温较前增高......”

 6月7日早上,记者在隆回县人民医院胃肠血管外科25床见到了当天准备出院的邓大叔。主管医师胡焕成、护士长张丽芳正在查房,交代邓大叔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

 今年52岁的邓大叔,是隆回县山界回族乡的一位普通农民,据邓大叔回忆,去年年底开始,在广州打工的他发现自己右足拇趾前面先是出现一条小裂缝,不小心用手一抠以后变成了一个小伤口,开始只在穿鞋上班的时候感觉到有些疼痛,一心帮厂里赶工的邓大叔当时并没有在意,后来伤口越来越严重,邓大叔在感觉到足趾冰冷、肿痛的同时,伤口溃烂面积也也越来越大,每次一进冷水伤口处冰冷、疼痛难忍的感觉就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无奈之下,邓大叔在广州打工当地社区医院、三级医院之间辗转求医,打针抗炎、抽血化验、照片、彩超检查,都没有查出具体原因,糖尿病足?不是!急性动脉栓塞?不是!腘动脉压迫综合征?也不是!

半年以后,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邓大叔回到家乡的隆回人民医院看病,医院在进一步排除患者“右拇趾骨髓炎导致的远端感染”后,予以行血管彩超考虑右下肢胫后动脉血栓形成并下段狭窄,建议患者进一步行CTA(动脉CT)后显示:左侧胫后、右侧胫前胫后动脉部分闭塞。至此,引发邓大叔右足拇趾冰冷、肿痛、伤口溃烂久治不愈的原因真相大白——原来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作怪!

病因明确后,5月26日,邓大叔入住隆回县人民医院胃肠血管外科,主管医师胡焕成接诊之后,与科室贺昕源主任及手术团队分析患者病情,认为邓大叔右侧胫前胫后动脉部分闭塞已经导致其右足伤口溃烂、久治不愈半年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解决邓大叔动脉闭塞这一根本原因!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邓大叔认可了医师团队为他推荐的治疗方案,同意进行介入手术治疗。6月5日,在医院手术室,胡焕成副主任医师和介入中心团队伙伴们通力合作,为邓大叔进行了“(右下肢)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股动脉造影”,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6月7日上午平安出院。

相关科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动脉硬化形成与血管内膜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机制有关,并存在多种高危因素。

      基本病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増殖、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可使内皮细胞层受到破坏,进而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这些增殖的细胞形成大量细胞外基质和脂质聚积,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动脉壁脂代谢紊乱:

      脂质代谢紊乱,使得低密度脂蛋白(LDL)侵入动脉内膜下,引起局部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从而形成斑块。

      血流动力学改变:

      硬化斑块好发于动脉分叉处等特定位置。在动脉分叉处,血流速度减慢并发生层流现象,长期作用下可使血管壁内膜出现慢性机械性损伤,导致硬化斑块形成。

      诱发因素:

     大多数观点认为病因是多元性的,与其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发病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患肢足部发凉、麻木感。随着病情进展,将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等症状。

 

      典型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按照Fontaine分期,其病程可分为Ⅰ期~Ⅳ期:

Ⅰ期:轻微症状期。发病早期,多数病人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例如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等。

Ⅱ期:间歇性跛行期。间歇性跛行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按照跛行程度常可分为Ⅱa期(绝对跛行距离>200m)和Ⅱb期(绝对跛行距离≤200m)两期。

Ⅲ期:静息痛期。此时病变动脉不能满足下肢静息状态下血供,休息时会出现下肢缺血性疼痛(即静息痛),夜间、平卧时更明显。疼痛时,患者常整夜抱膝而坐,部分病人因长期屈膝,导致膝关节僵硬。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

Ⅳ期:即溃疡和坏疽期。患者晚期肢体严重缺血,将出现肢端溃疡,甚至发生肢体坏疽。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随缺血性神经麻木症状,需要与腰椎疾病鉴别。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病情较轻患者可选药物治疗;症状较重的间歇性跛行或严重下肢缺血病人应以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血脂、血糖,控制糖尿病,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治疗方式主要是减少和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严格戒烟、进行适当肢体锻炼、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避免足部损伤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以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常用药物如下。

      抗血小板药物:常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急性血栓形成,并提高术后动脉血管或移植血管的早期通畅率。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为主的患者。

      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五类。通过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动脉斑块形成风险,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用药。

       西洛他唑: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推荐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及血管扩张作用。

     己酮可可碱: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度。

      沙格雷酯:可选择性拮抗5-羟色胺,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聚及血管收缩情况。

      前列腺素E1: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抑制斑块的形成。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跛行、静息痛以及下肢溃疡和坏疽,必须考虑手术。

       根据患者的动脉硬化病变部位、范围、血管通畅情况和全身状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

       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可经皮穿刺插入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部位,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结合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适于局限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该术式常作为外科手术中的辅助术式,其适应证与腔内治疗类似。

       动脉旁路术:

       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方法,分为解剖旁路和解剖外旁路两种。常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于闭塞动脉段近、远端作旁路转流,以重建下肢血运。

       截肢术:

       对于患肢已大片坏疽的病人,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前沿治疗:

       目前临床上正在研究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自体干细胞,导入缺血肢体,以促进侧支血管的形成,从而改善肢体的缺血状况,但其近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良好的营养支持,适当的运动等,可预防、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家庭护理:

       足部护理——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正确的足部护理能避免损伤而导致溃疡和坏疽,其内容包括: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对于皲裂的皮肤需使用护肤霜;由专业人员修剪趾甲和茧皮;穿宽松的鞋;避免各种可能导致足部受伤的活动,如赤足行走等;禁止任何形式的热敷。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建议吃富含膳食纤维,或者让血糖上升较慢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蔬菜、豆类、水果、全麦面包和谷类食品等;提倡摄入深海鱼、鸡蛋、大豆等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C有助于溃疡的愈合。少吃多餐,规律饮食。

        行走锻炼:有规律的行走锻炼能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自然病程。可増加侧支血管的数量和直径,提高肌肉组织的摄氧和耐受无氧代谢的能力。

       日常病情监测:应密切关注患者下肢皮肤情况,如出现表现溃疡、出血、发红发热等症状,要立即联系医生进行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应该严格戒烟。使低密度胆固醇(LDL)降至<2.6mmol/L,可有效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降低间歇性跛行加重的危险。

       糖尿病:病人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关键。

       禁止任何形式的热敷!

 

       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预防的关键在于减少和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戒烟、肢体锻炼、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等。

文:龙图娟

资料、图片提供:胡焕成

编辑:龙图娟

审核:刘子山


------分隔线----------------------------

-- 爱院  敬业   奉献   创新 --

急救电话:0739-8239120    直接拨打:120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0739-8156159
胸痛中心电话:0739-8244613    17873970120
卒中中心电话:0739-8244651    19873385681
医院地址:隆回县桃洪镇朝阳路132号

关注订阅号查看最新动态

医院在线挂号与缴费

Copyright  © 2013-2025 WWW.LHXRMYY.COM  隆回县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隆回视窗 
  湘公网安备 43052402000166号
湘ICP备14005830号    前置审核批文:湘卫网申字(2014)第035号